鋼鐵股或迎跨年行情 建筑鋼材優于工業鋼材
11月以來,二級市場部分鋼鐵股走勢凌厲,包括韶鋼松山、中信特鋼、方大特鋼等個股過去一個月都錄得20%以上的漲幅。除去前期滯脹以及年底風格切換的外在因素,近期鋼鐵股的走強核心還是消費韌性打破了前期市場的悲觀預期,進而帶動鋼鐵股的均值回歸,同時11月以來港股通也開始持續流入以寶鋼為代表的鋼鐵股。
目前鋼鐵股仍大面積破凈,板塊整體0.91倍的市凈率甚至比2016年初全行業虧損時的1.2倍還低,即便“鋼鐵之王”寶鋼股份,其距離2014年歷史大底的估值也僅一步之遙。探尋鋼鐵股遭到冷遇的原因,其直接的導火索來自鐵礦石的暴漲,市場對鋼鐵股成本上行的擔憂日漸濃烈。的確在二、三季度礦價強勢的滯后影響下,三季度整個板塊的利潤同比大幅下滑60%。
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實際上是對供需格局的悲觀預期:一方面是對產量釋放的恐懼,截至10月,今年我國粗鋼產量同比增長6%,全年大概率創歷史新高,這讓很多人開始懷疑供給側改革的成果;另一方面則是對基建和地產的過度看空,畢竟今年以來地產行業遇到了越來越多的麻煩。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今年鋼鐵行業以4.85%的跌幅排在全市場倒數第二,與同期滬深300近30%的漲幅相比可謂是“冰火兩重天”,板塊中股息率超過5%的企業更是隨處可見。但絕望中孕育希望,就在眾人皆悲觀之時,積極變化已悄悄顯現,龍頭股票率先走出谷底。
而打破過往悲觀預期的便是需求端韌性。在連續6個月低于50后,PMI于11月重返榮枯線上,具體到微觀方面,近期無論螺紋出貨、庫存下降以及海外鋼材報價等需求指標都明顯超預期,疊加近期降息、降準預期以及專項債提前落地等宏觀層面的刺激,低位的鋼鐵股行情就此點燃。
跨年行情或有鋼鐵股身影
盡管Q2及Q3有鐵礦石暴漲帶來的盈利沖擊,今年鋼鐵股的財務情況整體還是向好的,側面也反映出供給側改革的成效仍在以及0.91倍PB的不合理性。
比如在資產負債率方面,上市鋼企負債率就由2017年底的60.69%下降到今年Q3的57.36%,伴隨著負債率的下降,行業財務費用率也下降到1.17%,成為近年來的最低水平。憑借“低估值 預期反轉”這一絕佳搭配,在即將到來的跨年行情中或許能看到鋼鐵股的身影。
在成本方面,隨著淡水河谷尾礦庫事故影響的消退,海外礦供給已經逐步恢復正常,同時國內礦的產量也在逐步提升,所以鐵礦石這個成本端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算是徹底落下,這也是后續鋼鐵股利潤釋放的源泉。
在供給方面,今年讓市場所恐懼的新增產量一方面來自于長流程技術水平提升,通俗來講就是往高爐里添加廢鋼從而間接提高產能,但這種提升目前來看大概率已經走到盡頭,因為我們看到10月以后廢鋼添加比例的增加并沒有看到鋼鐵產量的同比增長;另一方面的新增產量則來自于短流程新建產能,這部分今年的凈增量還是比較多的。不過今年由于高爐也在加廢鋼,導致整個廢鋼價格居高不下,使得電爐基本只能盈虧平衡,除非鋼價能大漲,否則明年短流程的新增產能其實是放不出產量的。
與此同時,明年還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年,環保方面的約束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整個供給端釋放是受控的。
因此綜合來看,明年的供給壓力大概率會比今年減輕,考慮消費需求的韌性支撐,預計鋼價將保持穩定,鋼企盈利的恢復主要來源于礦石成本的回落,其中上半年的業績確定性更高:一方面,2020年7000萬噸產能置換項目集中在下半年投放,上半年整個供應應該是偏緊的;另一方面,盡管短期鋼價有所上漲,但鋼貿商囤貨意愿仍不強,這有利于未來一兩個季度鋼價及噸鋼毛利維持在較高水平。鋼鐵股本身的盈利反轉,疊加市場從悲觀預期到正增長的恢復,以及年報臨近市場往往會追逐高股息資產,這種“戴維斯雙擊”下的跨年行情很值得期待。
具體的配置思路上,建筑鋼材品種優于工業鋼材品種,原因在于建筑用材與基建、地產高度關聯,未來一兩個季度預計托底政策仍將持續發力,相比之下工業鋼材的應用領域汽車、家電等領域仍在探底過程中,因此建筑用材無疑有更高的景氣度,這也是近期韶鋼、三鋼、方大的表現明顯優于寶鋼、鞍鋼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