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榜樣 | 李波:筆尖下的法治夢
雖未手握法槌,卻將法律之聲傳向云端;
沒有鮮花,沒有掌聲;
他的鏡頭里,鮮有自己的身影;
他的筆尖下,都是別人的故事;
甘居于幕后,默默以文字堅守;
從學院,到法院;出校門,進院門。三年來,他在磨煉中成長,以文筑夢,用筆去追尋心中的法治之光。
他,就是羅山縣人民法院綜合辦公室科員李波。
甘愿做一塊“磚”:在轉變中成長
剛入羅山法院時,他被分到民事審判一庭,成為民事審判團隊中的一名書記員。送達、庭審筆錄、結案、整理卷宗......業務庭書記員的工作瑣碎而又繁雜。剛出校園的他,迅速調整自己,脫離書本,投身實務,從頭學起,逐項熟悉,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為業務能手。盡管工作繁忙,但他并未停止學習。在案件辦理中,認真閱卷、分析證據、揣摩筆錄、研讀文書,時刻不忘從實務中汲取養分,充分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學術研究,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
2019年,羅山法院成立道交中心,他被調整至道交團隊。面對組織給予的重任,他跟隨負責法官常駐道交中心,認真學習調解系統,聯絡調解機構,用心去化解每一起糾紛,靠著鉆勁摸著石頭過河,道交工作位居全市前列。
后根據組織安排,被調整至綜合辦公室工作。從業務庭到綜合部門,全新的領域帶給他全新的挑戰。宣傳、材料、信息、會務、保密等工作,他逐項學、逐項悟,迅速扛起了工作重任。
2019年,因為人事變動,他接受組織的安排,承擔起幫扶村某貧困戶的結隊幫扶工作。工作之余,他嚴格落實定期入戶幫扶,為幫扶戶紓困解難。
“我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他這樣評價自己。
三年來,無論“搬”到哪個崗位,他都干一行、愛一行,主動適應,迎難而上,在一次次轉變中成長,奮力奔向夢的方向。
筆尖上的“舞者”:文與法的融合
本科中文專業畢業的他,因為對法律的熱愛,跨專業考取了法學碩士研究生。但彼時,他從未想過中文專業知識會與自己的法治夢有何種聯系。
在剛入法院的那段時間里,同大多數初入法院的新人一樣,懷著對法袍的向往,埋頭在案卷中,法條、程序、理性思維充斥著整個腦海。那時,本科四年的積淀,于他,也只是閑情逸致時的小詩和對案件背后人性善惡的感慨。
在被調至綜合辦公室后,他慢慢地在工作中發現,文學與法律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將文學的感性與柔情融入到理性的法律之中,法律背后精神也充滿溫情,觸及靈魂。
“文學性質的浪漫在表面上看起來和法律精神格格不入,但是這種語言形式的對立并不能隔斷兩者的內在聯系。如果法律不能影響人心,不能觸動靈魂,那么它的精神力量將大打折扣,缺乏文學素養和人文情懷的法律人,不過是個法律條文的機械操作者而已。”他很喜歡懷特的《法律與文學》,這讓他看到,文學與法律也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材料、信息、宣傳……文學與法律在他筆下完美融合。他開始用文字去講述一個個法律故事;用文學的思維去理解法律背后蘊含的精神;用細膩的筆觸發出法院的強音。
三年來,他先后在《公民與法》、《河南法制報》等期刊發表多篇文章,撰寫的論文曾獲全省法院第十五屆學術論文討論會三等獎。
法院里的“跑男”:夢用激情點燃
不會走,只會跑,風一般的“少年”——這是他留給同事的印象。
三年來,無論是在業務部門還是在綜合部門,他每天都是跑上跑下,風馳電掣。
“工作、健身兩不誤,一舉兩得,多好呀!”他戲謔地說道。而實際上,是因為繁重地工作,使得他不得不加快腳步,在路途上節省時間。
初到辦公室不久,他便“臨危受命”,抗下了重任。
文字材料、信息、機要、會務、代表委員聯絡……
內外溝通、上傳下達、左右協調.......
綜合辦公室的工作繁雜瑣碎的同時,又講究時效。
于是 ,無數個夜晚,三樓的那間辦公室,亮至深夜。
今年三月,隊伍教育整頓工作開展后。根據組織安排,他被選入院整頓辦,負責院整頓辦的材料工作。除了辦公室日常工作外,教育整頓材料成了他工作的主旋律。
日動態、周報告、月總結,加班加點更是成了常態。
“有時連續幾天早出晚歸,未滿周歲的女兒都不認識自己了。”他苦笑道。
雖然辛苦,但他毫無怨言,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初心與夢想,從未停下奔跑的腳步。
也正是如此,他在自己的追夢路上,“跑”了三年......
星光不問趕路者,時光不負追夢人。
他是平凡的,如同大多數平凡的法院人一樣,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有的只是將一腔熱愛默默揮灑在自己堅守的崗位上??v使前路荊棘滿布,也不停止追夢的腳步。
只因,心中有夢,眼中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