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環保創業者的自白
近期帶著綠谷工作室的采訪任務,我更高頻次地和環保創業者們聊天,不同時代創業者的處境并不相同,現在的創業者是一種什么狀況呢?我想在這篇文章里傳遞一些他們的心聲——是的,聲音來自不同的人, 但讓“一個人”來說。
目錄
01我的自白書
02我從何處來
03為什么創業
04認清民企身份,找自己的路
05管理問題與人的問題
“我的” 自白書
因為在E20環境平臺工作以及運氣的原因,我經常接觸到環保創業者,他們有的白手起家,有的天賦異稟,有的時運亨通。他們是時代的幸運兒,因為很多環保創業者已經倒下了,而他們爬了出來。
與前輩們比,他們會謙虛地說:“成功?我才剛剛上路哎。”而現在的情形是,巨頭前輩們也面臨著創業生死劫【歷史轉折中的桑德和文一波;不肯過江東——何巧女之東方園林往事】。
近期帶著綠谷工作室的采訪任務,我更高頻次地和環保創業者們聊天,不同時代創業者的處境并不相同,現在的創業者是一種什么狀況呢?我想在這篇文章里傳遞一些他們的心聲——是的,聲音來自不同的人, 但讓“一個人”來說。
因為確實有一些共性的東西:這幾位都是70后,都是大學畢業后進的國企或者央企,又都在2000年左右,從其他城市來到北京,去環?;蛳嚓P行業民企打工,經歷了這些龍頭企業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又都在2015年后開始創業……
這聲音未必都正確,但夠坦誠。
創業不易 且行且珍惜
我從何處來
我創業剛三年多,還是從水做起,好歹是熟門熟路。從創業角度說,我是尷尬的70后,沒有趕上60后那個黃金年代,也沒有80、90后的沖勁。
青春年華獻給前面幾任老板了,但我沒有什么好抱怨的。我對第一任老板最感激。我90年代末大學畢業,畢業后進了一個地方國企,工資特別低,800多塊,單身時還好說,結婚后就捉襟見肘,就出來打工。那時候我那老板也不像現在這么有名啊,不是什么大佬,就是一個民企老板。我學環保的,那只能做這個,根本沒想那么多。
我為什么感激第一個老板和公司?就是作為一個年輕人,你人生最切身的事在哪兒解決的,你永遠對哪里有感情。老板給了我施展的天地,讓我在北京慢慢扎根,買了房,把家屬、孩子也帶來了,在這里上學,人生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
我們那環保公司至少是在前十幾年,人際關系非常團結,凝聚力非常強,大家都是一門心思去做這個事。離開后大家也保持了很好的友誼,也會聚一聚,都懷念那段時光。所以,不光是我懷著這種感情,我們那批人都一樣,因為我們個人最重要、最關切的事是在那個時間段解決的,忘不了。
當然了,感激歸感激,人和事不是永遠一成不變的。
哪怕就是一個家庭,也會有人出去獨立門戶,或者去遠方去看一看。如果把企業看做一個人,到了一定程度以后,這個人胖了,兜里揣著東西多了,會有東西掉下來的。
有點歷史的環保公司,總歸是有人掉隊,有人會離開。但是也會有一些人會留下來的,一些老底子保留下來。這都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從我個人心態來講,當一個人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后,你就會做比較。人往高處走,都希望看看另外的環境會不會還有更好的,人是不知足的——你不滿足,下面的人也不滿足,“你們這些公司老人都站住這個位置,我們沒機會”。所以我的離開是必然的。
離開后又經歷了幾任老板,還去央企混過。
十年前你去央企還能當個高管,現在這個機會少了,因為央企已經足夠成熟,框架已經清晰。另外,文化基因也不一樣,很難適應。大家只能去創業,我周邊一批人都在創業,各種情況都有,好多的行業老朋友,最近幾年,陸陸續續創業了,還都在痛苦的摸索過程中。只要能拼,都還想拼一把。
為什么創業
不是為了錢,這么說不是因為我虛偽。
我跟你說,環保行業這幫創業的都不是純為了錢,真為了錢的人都不會在這上干了。現在你做企業做到一定階段,你在做融資的時候就要簽無限連帶責任。那些很早就退出的人,確實是為了錢,他們見好就收,掙了三五個億就趕快走了,移民去享受生活了。這樣的人好多。
但是,最后你看,三五個億他也守不住,他投資、炒股,呼呼幾下,也都沒了,其實都一樣,跟那些現在被限制高消費的大佬比也沒什么兩樣。
所以說,早早退出,貌似掙了錢,但光守也守不住。其實錢是合適就好,別太緊迫就行。物質上的東西多少是個夠?實際上你只要差不多是正常循環,夠家庭開支,能讓小孩正常上學,就可以了,不要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錢太多了,對誰都未必是好處。我們一年花這些錢,維持住正常生活水平就行了,你多了有什么用?
如今樓市限購,房子買一套就到頭了;我們的外匯管理水平這么高,5萬美元都帶不走。所以掙錢了基本還是留在了環保行業,投資的人去創業,創業的人順手做了投資,都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
作為一個人,你最好還是有個事去干,持續地干。而且這事讓你能投入你的熱情。這個事得來勁,這是核心的。
創業肯定有很多痛苦,但是人生就這樣了,我不想找特別容易的事干,沒勁。我們的目標是想做一個很漂亮的企業,那個東西可能要有運氣的成分,也有你個人的命運在里頭?,F在我們處在這個時代了,假如拓展很快,我們還有機會,如果很慢,又弄了十幾年,再換人……我們這代人就沒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