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補償制 擦亮綠色發展“底色”
很多人沒想到,十年前,在皖浙兩省開展的一場“億元對賭水質”嘗試,讓新安江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成為一項成功的“樣板工程”。如今,全國越來越多地區在生態補償機制的探索之路上不斷前行,以制度的創新來呵護綠水青山。在安徽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等制度持續推進,通過多種有效手段的運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相關各方之間利益關系得以調整,形成了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的最大合力,為打造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提供了制度支撐。
跨省共治,“新安江模式”試點效果顯著
2012年起,在財政部、原環保部的指導下,皖浙兩省在新安江流域實施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保護誰受償”原則,建立補償標準體系。兩省約定,年度水質達標,浙江撥付安徽1億元;反之,安徽撥付浙江1億元。
近十年過去了,試點開展了好幾輪,新安江已成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千島湖水質穩定保持為優。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深入推進,安徽省與蘇浙兩個鄰省開展了更加深入的生態環保合作,以水為紐帶,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打造流域一體化發展和保護的全國典范。安徽省與浙江省簽署了全國首個跨省流域補償協議《關于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的協議》,與江蘇省簽署了《關于建立長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合作協議》,聯合浙江省共同編制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建設方案,新安江流域第三輪生態補償試點圓滿完成,新安江流域水質優良比例持續100%。
在省內流域,安徽省也參照跨省生態補償模式,建立完善了保護補償機制。按照“保護者受益、利用者補償、污染者受罰”的原則,安徽省首個省級層面的生態補償機制2014年落地大別山;制定出臺《安徽省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等政策規定,初步建立了覆蓋安徽省長江、淮河干流及重要支流、重要湖泊等85個水域,121個跨市界斷面、出省境斷面和國家考核斷面的生態補償長效機制。
復制推廣,森林大氣濕地“全面開花”
生態補償,源于水,但不限于水。生態補償機制還能用于林業,不過制度實施的目的卻有所不同,從“治污”轉為“扶貧致富”。
安徽省先后出臺《安徽省公益林管理辦法》《提高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獎補辦法》《安徽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管理辦法(試行)》等政策規定,引導和鼓勵商品林經營主體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實現保護和利用的協調統一。2020年,全省共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30503個,帶動農戶84.8萬人,促進就業220萬人。
貧困人口干起了公益性崗位,成為林業“守護者”,既增了收入,又護了環境。安徽省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使用方式,優先將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轉成生態保護人員。2020年,省下撥公益林的生態補償資金近3.8億元,選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超過2.2萬人。
森林、濕地、水流、耕地,四大領域均開展生態補償制度。根據《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安徽省將實現森林、濕地、水流、耕地等重點領域和禁止開發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補償全覆蓋,基本形成符合安徽省省情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體系,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地市空氣質量變好了,有“真金白銀”補償;變差了,要“掏錢”上繳省財政。2018年,安徽省出臺實施《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以經濟杠桿獎優罰劣,體現環境有價,推動各市加大治污力度,持續改善空氣質量。
市場化運作,用市場的邏輯探索創新
生態補償發揮長期效果,關鍵要建立相關機制。據省發展改革委皖南經濟發展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安徽省先后出臺《安徽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總體工作方案》《安徽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試行)》《安徽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等法規制度,為生態保護補償提供了政策支撐。
“更重要的是,要用市場的邏輯來做深做實生態補償機制,注重發揮市場在生態補償中的關鍵作用?!痹撠撠熑吮硎荆不帐〔扇 罢龑?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吸引符合準入條件的社會資本參與被補償地生態產業項目的規劃、建設和運營。
截至2020年底,全省納入財政部PPP(公共私營合作制)管理庫生態環境保護項目65個、總投資568億元,已落地項目53個、總投資468億元。其中,蕪湖市與三峽集團利用PPP模式開展城區水環境提升工程,引入三峽集團資金30多億元。2020年12月,安徽省首宗水權交易項目在中國水權交易所正式掛牌,首筆新安江流域水排污權交易正式上線交易。
在制度層面,探索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今年以來,安徽省以新安江―千島湖生態補償試驗區建設為平臺,探索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美好生態變成經濟要素。
據介紹,作為國家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休寧縣、歙縣按照試點方案開展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實施試點任務,爭取2021年度中央預算內3380萬元資金支持黃山市休寧縣經濟開發區電子信息智慧產業園項目建設。與此同時,試驗區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快推進,截至目前,安徽省已爭取2021年重點區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8600萬元,黃山、宣城等地實施人工造喬木林1.5萬畝,封山育林20萬畝,退化林修復9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