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1: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一體推進邁出堅實步伐
過去的2021年,要說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有哪些熱詞,“減污降碳”必在其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來,“減污降碳”一詞頻頻出現于各個重要會議。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要“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
可以說,“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進入了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的新階段。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整體布局下,統籌優化減污和降碳工作以實現協同增效,對進一步深化環境治理、助推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那么,如何在鞏固“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的基礎上,對減污降碳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減污、降碳兩者又該如何實現協同、一體推進?
構建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制度機制
“溫室氣體與傳統大氣污染物排放具有相同的驅動力、相同的根源,空氣質量問題影響著氣候變化,極端氣象等氣候也會影響環境改善?!痹凇懊利愔袊偃苏搲?021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表示,從必要性和可行性來看,協同推進減污降碳勢在必行。結構性問題突出是實現美麗中國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共同挑戰,協同推進則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降碳目標的根本途徑。高度同源性又使得減污降碳的可操作性非常強,能夠基于合理手段實現兩大目標。
在2021年6月舉辦的第十屆中國環境院所長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表示,如果沒有碳達峰、碳中和的推動力,以現有的政策措施,在2030年之后,減污過程會減緩。但在碳中和情景下,與降碳結合,則會釋放出更大的減污潛力,在2030年到2060年之間,主要污染物排放仍有不小下降空間。
新目標、新打法意味著需要建章立制、做好頂層設計,統籌謀劃目標任務、管控思路、政策措施?!兑庖姟芬仓赋?,要“加快構建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的制度機制”。
因此,在現有生態環境標準體系框架的基礎上,如何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增加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相關內容顯得尤為迫切。
減污降碳協同,有一定的法治基礎,2015年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專門增加條款,要求實施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控制。有體制基礎,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把應對氣候變化職能調整至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打通了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管控。有行動基礎,近年來通過清潔取暖、壓減過剩產能等手段,大力推進污染物減排,協同推動能耗強度和碳排放強度下降,積累了不少經驗。
統籌推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需要進一步創新思路打法。要強化頂層設計,牽住以降碳為源頭治理舉措的“牛鼻子”,統籌謀劃一批推動能源、產業等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要強化政策協同,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建設,建設清潔低碳能源體系,加大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力度等。要強化工作統籌,統一政策規劃標準制定、統一監測評估、統一監督執法、統一督察問責,為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提供支撐保障。
據了解,按照《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編制工作方案》要求,生態環境部正在加緊編制出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將對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總體要求、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支撐保障措施等主要內容予以明確。
地方與企業積極行動示范試點
區域協同、部門協同、措施協同,既有利于碳減排,也有利于空氣質量的改善?!安贿^,現在減污降碳的技術缺口還非常大,減污降碳協同程度目前還不夠高?!鄙鷳B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春秀道出了當前減污降碳的現狀。
目前,很多城市大氣污染治理進入瓶頸期,更加關注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注重源頭優化類的產業結構調整、節能降耗、清潔能源替代等政策及技術措施的協同減排效益。一些地方與企業已經開始積極開展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相關工作,在體制機制、重要政策銜接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取得一定進展。
據了解,一些地方出臺了關于協同控制的具體政策和規劃。例如浙江省將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考核納入到美麗浙江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考核中,將碳報告核查機構納入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中;四川省成都市將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納入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綠色發展評價和生態文明考核體系。
同時,有些地方積極開展常規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減排企業示范。浙江省探索組織開展園區和企業層面的減污降碳協同試點工作并取得積極效果,初步形成一批節約資源能源、協同減污降碳、提升經濟效益的典型案例,在企業中獲得良好反響。安徽省銅陵市試點工作優先選擇化石能源替代源頭治理措施,依托樅陽海螺水泥生產線,實施水泥窯生物質替代燃料項目,年消耗生物質15萬噸,項目實施后,年減排二氧化碳約20萬噸。
為落實《意見》提出的“大力推進低碳和適應氣候變化試點工作,健全排放源統計調查、核算核查、監管制度,將溫室氣體管控納入環評管理”要求,2021年6月,生態環境部研究制定了《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領域協同推進碳減排工作方案》,分階段提出2022年和2025年任務目標,通過開展試點,探索形成與碳達峰目標相適應的環評技術和制度體系。
據了解,為有序開展試點工作,生態環境部先后印發了項目環評、政策環評、規劃環評等領域的試點通知,組織9個?。▍^、市)開展了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選取重點產業園區開展規劃環評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探索在“三線一單”中開展減污降碳協同管控工作。
重點行業建設項目試點于2021年7月率先啟動,經過近半年的試點工作,各地區在重點行業碳排放節點識別、核算方法、碳排放評價體系構建、環評審批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如重慶市出臺了在環評中規范開展碳排放影響評價相關文件,制定規劃及建設項目環評中碳排放評價指南;溫州市將碳排放影響評價內容作為一個章節納入環評中管理。各地試點為推進建設項目碳排放源頭控制提供了實踐案例和樣本數據。
推行經濟政策激發減污降碳動力
激發企業減污降碳動力,提升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綜合效能,不僅需要行政手段,更離不開環境經濟政策和市場化手段的運用。
2021年,綠色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綠色電價、氣候投融資、碳交易市場、環保信用評價、生態保護補償等政策措施密集出臺,金融創新層出不窮,特別是醞釀已久的全國碳市場“靴子”落地。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每年覆蓋的碳排放量超過45億噸,是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國碳市場作為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對于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作用初步顯現,長遠來看,碳市場將推動低碳技術創新和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協同減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這位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繼續完善全國碳市場,在發電行業碳市場運行良好的基礎上,逐步將市場覆蓋范圍擴大到更多高排放行業。同時,會同有關部門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盡快出臺,對各方職責進行明確,提出對應要求,比如企業需如實報告碳排放數據、按期履約,核查機構應對核查報告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