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生亂收費土壤 營商環境評比警惕一刀切
營商環境是市場經濟的培育之土。近年來,各地紛紛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途徑。但近期,有部分城市反映,以“國家”“中國”名義發布的營商環境評價排名數量眾多,還有的借“排名”“頒獎”等收取費用,嚴重影響了正常工作。5月18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金賢東在發布會上表示,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進行查處,堅決斬斷營商環境評價背后的利益鏈條,嚴格禁止借開展營商環境評價之機,向地方政府、市場主體收取參會費、培訓費。
滋生亂收費土壤
金賢東談到,當前社會上以“國家”“中國”名義發布的營商環境評價排名數量眾多,相關評價大多屬于學術研究,采用的指標體系、評價方法、數據來源等與通行做法存在較大差異。北京商報記者搜索發現,以營商環境為名的各類榜單不在少數。各地方在宣傳中,也傾向于選用自身排名較高的榜單或單項。
“營商環境是驅動經濟的重要抓手,隨著我國對營商環境的日趨重視,各地方對營商環境的重視程度也日益劇增,但隨著國家發改委營商環境評價排名的公布,有一些營商環境相對比較差的地方,就會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特殊手段,盡快讓營商環境排名靠前。這也就給營商環境排名亂收費提供了土壤。”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營商環境研究專家孫連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金賢東表示,一方面,國家發改委將強化源頭管理。對于沒有得到國家認可、授權,或仍處于學術研究、理論探索階段的營商環境評價,組織開展評價的相關主體應明確研究屬性、規范相關表述,避免對社會公眾和市場主體產生誤導。
另一方面,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進行查處,堅決斬斷營商環境評價背后的“利益鏈條”,嚴格禁止借開展營商環境評價之機,向地方政府、市場主體收取參會費、培訓費,嚴格禁止以提升名次、頒發獎項為名,向地方政府、市場主體收取“好處費”“贊助費”。
“不同的研究機構、經濟組織和中介開展營商環境評價與排名本身無可厚非,各家的指標體系、側重點不同,但是假借排名收費需要嚴厲打擊,它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個各地方通過特殊手段排名靠前,而不是實實在在的,通過營商環境優化措施提高排名。這損害的是區域經濟健康良性發展,損害的是市場主體實際的營商環境改善,進而損害了營商環境作為驅動經濟的政策抓手這一工具。”孫連才認為。
警惕一刀切
我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建立始于2018年前后。但實際上,在這之前已有不少學術機構、團隊等關注營商環境。如《中國分省企業經營環境指數》在2011年、2013年、2017年分別出版過3個年份的報告,為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課題,由國民經濟研究所完成,著名經濟學家王小魯、樊綱等人編寫。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該指數從政策公開公平公正、行政干預和政府廉潔效率、企業經營的法治環境、企業稅費負擔、金融服務和融資成本等8個方面衡量企業經營環境,并且通過長期搜集的數據,獲悉近年來各地營商環境的發展趨勢。
“這個指標的持續時間是很長的,也形成了很強的社會公信力。實際上,國內高質量的營商環境報告和評估也不少,不能一竿子把民間評估打死。”賽意企業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唐大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對于部分營商環境報告可能通過排名獲取利益,唐大杰認為:“營商環境評比主要的受益對象就是國內的市場主體。市場主體可以根據各地營商環境情況,選擇自己的投資策略。一般的商業主體沒有必要付費給做報告的;部分地方政府出錢操縱的可能性也較低,因為排名出來后,有受益方也會有利益受損方,各地政府之間的博弈難度大,因此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記者 陶鳳 王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