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急管理報評論員)重拳良方 治住瞞報
近日,經媒體曝光的河北武安鐵礦瞞報事故被查證屬實,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社會共識中,該企業貽誤救援、草菅人命,令人憤怒。在法制健全、追責嚴厲、信息發達的現代社會,其刻意“私了”隱瞞20多天,膽大包天、知法犯法,令人瞠目。
據報道,從2月24日發生事故后,武安鐵礦礦方與遇難者家屬協商達成賠償協議,一次性補償170萬元“私了”,直至3月16日事故被媒體曝光,當地政府都不知情。具體原因如何,尚待進一步調查,但“私了”為何能得逞數日,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和深刻反思。
近期,“遲報”“瞞報”不時刺痛公眾神經。就在武安鐵礦事故發生的前一日,山東五彩龍投資有限公司棲霞市笏山金礦“1·10”重大爆炸事故調查報告公布——涉事企業和棲霞市均構成遲報瞞報。涉事企業相關責任人“對救援困難估計不足”而遲報,山東棲霞原市委書記、原市長到現場后
認為“被困人員獲救可能性較大”,決定暫不上報。最終,決定遲報瞞報的責任人均被刑拘。僥幸心理作祟鑄成大錯,事故處理公平公正大快人心。
分析以往一些瞞報事故可以發現,企業、政府雙方均存抱有僥幸心理的現象:企業怕被追責,寧愿耽誤救人也要欺上瞞下,妄想“人不知鬼不覺”;政府監管缺位,有關人員為保烏紗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與企業同流合污,包庇其“瞞天過海”。
對于這些心懷僥幸者、膽大妄為者,須出重拳震懾,開良方治本。
對于瞞報的惡意行為,必須以最嚴明之標準、最嚴格之監管、最嚴厲之處罰、最嚴肅之問責,讓瞞報的違法成本遠高于事故成本,再廣而告之,強化警示效應,向所有妄圖抱有僥幸心理者當頭潑一桶冷水,讓其不敢瞞。
趨利避害乃企業本能,全指望涉事企業自覺并不現實。瞞報事故之所以能夠露出尾巴,歸功于知情人的舉報曝光。政府應建立健全“吹哨人”制度,拓寬舉報渠道,讓舉報更便捷;保護“吹哨人”利益,讓舉報更無憂,進而廣泛發動基層群眾,將“眼線”遍布企業內外,讓其不能瞞。
瞞報事故教訓慘痛、影響惡劣,各地應引以為戒。今年安全生產形勢穩中有憂、穩中有險、嚴峻復雜,近期涉險事故和較大事故時有發生,相關政府部門應高度重視,通力合作,嚴格落實安全責任,牢牢守住安全底線,筑牢防范化解安全風險的堅固屏障。(執筆:丁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