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貉”矛盾再升級 專家提倡“減少食物來源是最佳方案”
6月9日清晨,松江區綠地薔薇九里小區一居民在牽狗遛彎時,發生狗與貉互相追趕、爭鋒相對事件,幸好當事人極力拖住,并驅趕貉,才未出現直接爭斗。鑒于此反常事件,7月7日,松江區林業站邀請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專家薄順奇、市林業總站副站長李梓榕、復旦大學教授王放、市公安局治安總隊犬科管理辦胡敏、薔薇九里小區居委會書記顧亞香,以及新聞晨報、新民晚報、上海電視臺相關媒體,前往綠地薔薇九里小區就“貉”問題展開交流討論。
專家首先查看了“狗貉”追趕的現場,在事發周邊不到10米處發現了貉的巢穴,并發現兩只幼貉在墻下避暑。王放教授表示,5-7月貉處于產崽哺乳時期,面對外界生物靠近并騷擾挑釁,母貉會出現護崽的自衛行為。王放坦言,對于城市內的野生動物,國外有些城市嘗試驅趕但以失敗告終,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人類干預、投喂不止是野生動物數量失控并改變其生活習性的誘因。我們現在要探索如何讓野生動物和人類互不干擾和平共處。
隨后大家就目前貉的情況展開討論。市綠化市容局專家薄順奇表示,貉生存離不開食物和住所,有豐富的食物和安定的場所是貉大量繁殖生存的條件,市民沒有及時清理濕垃圾和投喂貓糧促使貉繁殖數量和存活率攀升,造成數量失控。不控制食物即使做了生態遷移,還是會有貉聚集過來。
市站李梓榕副站長表示,新冠疫情爆發后,市民出來少了,讓貉活動的空間大了。目前貉種群擴散比我們預期的快,說明它已經適應了現在的生存空間。我們要做的是不要人為干預,做好四不原則:不投喂、不傷害、不干擾、不害怕。如果數量實在多,經專家測算,密度過大的情況下,我們會考慮生態調控。
治安總隊胡敏從人身安全角度出發,希望政府職能部門有效防范,引導貉遷徙至居民生活空間相對遠一點的地方,物業及相關部門做好宣傳工作,引導市民如何防范貉。
區林業站陳菊平站長表示,貉是上海本土物種,在本市分布廣泛,目前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由于新冠疫情、人為干預等因素,使貉數量在上海急劇攀升,尤其在松江更為明顯,擴散范圍也日益增大。建議市民還是先從投喂和做好垃圾分類上控制其數量,若后期數量還在擴大,經專家測算、相關部門許可,遷移一部分并做好妥善安放。
王放教授團隊已追蹤貉多年,他們得出的結論也是“從目前追蹤的情況來看,減少食物來源是最佳方案,許多小區在減少甚至禁止投喂后,貉的數量都出現了明顯下降。”
討論結束后,大家隨物業人員來到小區內貉出沒現場踏勘,還是發現在部分貉集聚點有愛心人士投喂的貓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