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孜縣強公村:318國道旁的小康生活
近年來,318國道旁的拉孜縣熱薩鄉強公村依托地理位置優勢,發展旅游服務經濟和運輸業,村民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沿著318國道一路向西前行。藍天白云下,一排排綠樹昂首挺立,金黃的油菜花成片盛開,田地里的青稞生機勃勃,遠遠就能看見“強公村歡迎您”幾個大字。
起點位于上海人民廣場的318國道,來到強公村,正好接近5000公里。村文化廣場中央立著一塊由上海市第七批援藏拉孜小組援建的318國道5000公里紀念碑,承載著滬藏兩地干部群眾的深厚情誼,也成為了很多游客的旅游打卡點。
依托這一優勢,拉孜縣整合援藏和其他資金,在強公村打造了文化長廊、藏式連廊、3185綜合服務站,完善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村容村貌,使之成為318國道上的特色旅游景點之一。村里還因地制宜,鼓勵群眾經營藏餐館,銷售旅游紀念品、特色手工藝品和農特產品,發展旅游服務經濟。
318國道這條交通大動脈,不僅讓村里的旅游經濟蓬勃發展,更連接起村民和外面的世界。從這里出發,大家有的跑運輸,有的外出務工,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家里買了兩輛運輸車,去年收入將近50萬元。”村民次旺扎西得意地說。
村黨支部書記尼瑪扎西告訴記者,以前平均每人每年收入只有3到4千元,現在靠汽車運輸、銷售旅游產品、外出務工等,平均每人每年收入能達到9千到1萬元。
在318國道上來來往往的客商,不僅為強公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還帶來了新觀念。近年來,村里順應潮流,成立了卓實牛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由專人放牧管理,不僅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也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走出去”追夢尋夢。
員工旺堆在合作社負責放牧,他說:“以前,每家每戶都要有一個放牧人,現在兩個人負責全村的放牧,剩余勞動力都能外出務工。我也要在合作社努力工作,爭取增加收入。”
質樸、善良一直是人們對西藏人民的印象,如今,在改善了居住、生活條件,錢包也漸鼓后,在大家原來的印象里還要加上“幸福”二字。
村民次旺多拉說:“2016年,我還是貧困戶,靠國家的各項扶持政策惠民資金,漸漸從貧窮走到了小康,沒有了任何困難,生活也過得很幸福,感謝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