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共建、共享——松江區形成一般工業固廢收運管理新局面
共商優化營商環境之策
降低一般工業固廢收運價格一直是松江區產廢單位的訴求。區生態環境局以切實解決企業之需,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為目標,提出了一般工業固廢托底服務的設想。
近日,區生態環境局召開松江區一般工業固廢收運單位座談會,這已經是今年以來圍繞固廢回收行業召開的第4次會議。會議重點就一般工業固廢收運托底服務進行了意見征詢。
“之前松江區推出的危險廢物托底服務在企業中評價很好。這次聽說想試點一般工業固廢托底服務,作為收運單位我們全力支持。”
“寧做虧本買賣,也要把我們企業形象推廣出去。一般工業固廢托底服務我們愿意做好全程保障。”
一般工業固廢托底服務的設想一提出,就得到了與會19家收運單位的熱烈響應。該項服務計劃由政府部門主導,依托區內已建成的一批第三方收運單位,通過分區、分片實現小微企業固廢的打包整合收運,從而降低運輸成本,提升效率。
待托底服務落地后,有望徹底解決區內小微單位一般工業固廢處置難題,同時通過引入規范的收運單位為企業提供現場固廢分類指導及其他配套服務,進一步加強同政府部門溝通協商機制,逐步形成一般工業固廢管理閉環,真正實現一般工業固廢管理全覆蓋。
為規范不可利用一般工業固廢最終處置、進一步降低收費,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侯志學專赴上海天馬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的調研。調研中,侯志學指出,我區一般工業固廢送老港焚燒處置風險系數大、成本高,希望盡快打通進入天馬二期的渠道。據悉,天馬二期投入使用后,垃圾總焚燒能力將達到3500噸/天,按照測算,除主要用于生活垃圾焚燒外,屆時焚燒線將有余量用于一般工業固廢。天馬公司對接收一般工業固廢提出了“二不一要”的建議:一是納入負面清單的不收;二是不可燃類的不收;三是希望加強一般工業固廢收運單位規范化管理,除了申領IC卡,還要強化聯單及收運行為的監管。待區內最終處置通道打通后,將大大提升監管效能,做到“源頭-監管-末端”的全過程閉環管理,有效降低產廢單位處置成本,進一步優化區內營商環境。
共建收運服務新標準
“建章立制”是區內一般工業固廢收運管理能否取得明顯成效的關鍵環節。抓好建章立制,才能把整改落實的工作成效鞏固下來、堅持下去,進而,從源頭上根除收運單位產生“環境風險”問題的“土壤”,在工業固廢收運體系建設工作中發揮公平、科學的長效機制。
松江區生態環境局通過領導干部帶頭、全局人員出動開展“大調研”及“大服務”,發現、匯總、梳理問題,為建立固廢管理制度提供有力依據。為規范一般工業固廢收運市場的制度建設,經過廣泛征詢意見,區局制定出臺了《松江區一般工業固廢類第三方服務機構管理實施細則》等一般工業固廢管控政策。
制度出臺后,現有一般工業固廢收集點位得到了很好的優化,在街鎮與相關企業的全力配合下,截至目前各街鎮、園區已建成17個工業固廢收集點。17家收集點承運單位全年服務于2300余家產廢企業,年均接收5萬余噸一般工業固廢。隨著這批收集點的投入使用,全面提升了區內固體廢物貯存及轉運能力,盤活了固廢庫存,切實解決無主固體廢物暫存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細則中特別將拒簽合同,不能提供及時周到服務等內容納入負面清單,配合日常對收集單位的季度考核、中轉站視頻監控等數項收緊管控措施的實行,確保了區內一般工業固廢運轉形式高效、高質、低價有序開展。
今后,區生態環境局將繼續用好工業固廢第三方服務機構管理實施細則及一般工業固廢負面清單,全力促進區內收運單位良性競爭,利用市場導向,將一般工業固廢收運費用降下來,真正的還利于企業。
共享信息紅利,互通有無
政企數據共享實質是政府與企業兩大市場主體之間的數據雙向流通,通過雙方數據的共享融合,釋放更大的數據價值,達到1+1>2的效果。
區生態環境局通過建立“固廢管理數據平臺”并根據法律法規要求企業上報數據的方式實現政企數據共享,加強規劃與監管,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通報管理情況。同時要求區內收運單位執行月報及年報制度,定期向區生態環境局報告經營情況包括:固廢接收情況、貯存情況、轉移及處置情況等。通過企業上報數據,動態掌握區內焚燒類一般工業固廢情況,并準確調整下一步管理思路與方向。
根據一般工業固廢收運單位月報,區生態環境局及時繪制區內產廢企業一般工業固廢簽約情況圖,以各街鎮、園區為主體,按照實際產廢單位家數計算簽約率,定期公布排名情況。同時聯動街鎮環保辦對未簽約企業進行督辦或召集開展集中培訓會,高效推進全區一般工業固廢規范化管理進程。
通過共享信息,整合資源,多部門合力,極大地優化了松江區一般工業固廢監管布局,進一步提高了執行力。
下一步,區生態環境局將加強對現有“固廢管理平臺”系統完善及提標,健全數據防護體系,完善固廢數據融合對接、數據管理及隱私保護等機制,全面實現工業固體廢物合同申報、轉移聯單填報、信息推送等過程信息化管理,進一步創新數據安全監管方式與手段,加大新數據應用,探索政府、收運單位、產廢企業多方參與、協同共治的新型一般工業固廢監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