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征路 讓“世界非遺”更“侗”聽
暑期里,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的實踐團隊奔赴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以“重走長征路,讓‘世界非遺’更‘侗’聽”為主題開展暑期實踐活動。
傳承侗族文化,讓“世界非遺”更“侗”聽
千年“侗”聽,非遺“侗”心。為了讓隊員們深入了解侗族世界非遺紅色文化,團隊拜訪了侗琵琶、侗族大歌傳承人楊團花老師,在楊老師的指導下,團隊成員學習了侗族大歌——《布谷催春》。雖然只有短短半天時間,但同學們卻能和楊老師一起默契地演繹起侗族大歌。
此外,團隊還前往通道縣牙屯堡鎮文坡村對村黨支部書記、十九屆人大代表暨侗錦非遺傳承人粟田梅老師進行了采訪。采訪讓團隊成員深刻感受到了侗錦的獨特魅力以及傳承弘揚非遺文化的緊迫性和重要意義。
通過與兩位老師的深入交流,團隊成員也結合自身優勢,設計出一款通道侗族自治縣世界非遺文化項目中英雙語宣傳冊。不僅要呼吁更多人傳承,樹立文化自信,更要貢獻自己的力量,讓侗族非遺文化輸出海外,走出一條紅色非遺國際化發展道路。
重溫通道轉兵,讓歷史訴說光明未來
通道轉兵,中國轉運。1934年,歷史在湖南通道這里轉了一道彎,“通道轉兵”這一壯舉不僅挽救了紅軍的命運、也改寫了中國共產黨的未來。為了重溫這段歷史,團隊來到了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的通道轉兵紀念館,在講解員的介紹下,先后在主題陳列館、紀念廣場、恭城書院等處參觀學習。
隨后,實踐團與紀念館館長鄭湘進行了親切交流,雙方就紀念館影像雙語傳播達成共識,鄭館長也親自參與到紀念館中英雙語宣傳片的錄制中。
助學留守兒童,讓孩子講好黨史故事
愛心助學,情暖鄉村。出發前,實踐團得知在當地有不少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便來到兵書閣村鍋沖鄉小學開展了一堂以“初心憶黨史,剪繪贊中國”為主題的黨史微課堂。通過聽、講、頌、答、唱等互動互學,帶領小朋友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認識具有重要意義的黨史轉折點、時間線,通過剪紙和拼貼畫的新穎形式拓寬紅色教育形式,鼓勵鄉村兒童也能賡續紅色基因,講好黨史故事。
同時,實踐團還將現場的講解過程錄制成紅色微黨課留存在小學里,供更多的小朋友學習黨史。
共建教育基地,讓人才培養走深走遠
為進一步推進學習交流,鞏固實踐成果,實踐團前往兵書閣村,與通道縣委宣傳部、團縣委、縣旅游局等部門開展座談交流。座談會上,校團委劉婷老師、中英國際學院郜嘉琪老師分別就學校概況、人才培養、實踐成果等方面進行了分享??h溪鎮鎮長陳翔表示,非常感謝上海理工大學社會實踐團走入通道走進鄉村,希望大學生們能將這里的文化帶出去,以后也可以繼續發揚志愿服務精神,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
最后,由上海理工大學為縣溪鎮授牌“上海理工大學綜合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希望在雙方的努力下,進一步提升青年大學生紅色黨性修養、綜合勞動素質,打造人才培養紅色教育實踐基地。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將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