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吳壁遺址發現國內迄今為止最早的木炭窯
西吳壁遺址位于絳縣古絳鎮西吳壁村南,地處涑水河北岸的黃土臺地上,南距中條山約6公里。該遺址因為填補了中國冶金考古的空白,曾榮獲“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8年至2019年,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運城市文物保護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在遺址冶銅遺存集中分布區東區發掘時,發現一處特殊遺跡。通過精細化發掘,對其進行了完整揭露。為搞清其性質,考古隊員結合考古背景,懷疑這組特殊遺跡與早期燒制木炭有關,遂四處尋訪具有燒炭經驗的人員。在與西吳壁村村民侯興智交談過程中,得知其多年前曾在翼城縣從事燒炭生產,遂邀其前往查看這組特殊遺跡。侯興智看后表示,圓形直壁坑與絳縣、翼城等地常見的木炭窯形制類似,只是不見窯室頂部,且發掘所見木炭窯的體量較其以往所見之木炭窯稍小。
考古人員認為,二里頭文化時期燒制木炭的工藝與今日相比,可能有所差異。若其確屬木炭窯,窯室體積略小于今日所見者,當屬情理之中。因此,侯興智所言其為木炭窯的可能性極大。
基于這些重要線索,考古隊決定在附近選址仿建一座圓形直壁窯室,開展燒制木炭的實驗,以驗證此種結構的遺跡是否具備生產木炭的功能,并觀察燒制木炭后形成的遺跡與發掘所見者是否相同。
據介紹,仿建的木炭窯整體近似窯洞,底面東西長1.2米,南北寬0.9米,窯門高0.9米,容積約1立方米。燒制木炭實驗包括選址建窯、裝柴、點火、封窯、取炭等步驟。實驗所用設備有鐵鍬、頭、斧頭、秤、探針式溫度計、記錄本等。為確保所得數據確鑿無誤,類似燒制木炭的實驗考古隊反復進行4次,所得數據基本相同。由此可以推測此組木炭窯中,單個窯室每次燒制木炭產量約64千克。若三個窯室同時工作,4天可燒炭200千克左右,數量非??捎^。通觀燒制木炭的全過程,并無十分復雜之處。西吳壁遺址附近就是森林茂密的中條山,可以作為穩定的木料來源地。因此,大量燒制木炭完全不成問題。
考古及文獻資料表明,木炭在先秦時期廣泛用于取暖、冶金、防潮等領域,所用數量非常巨大。《周禮》《呂氏春秋》等文獻中還記載了燒炭季節等與木炭生產有關的細節,但以往從未在田野考古工作中發現夏商時期生產木炭的場所。西吳壁遺址二里頭文化時期的木炭窯,不僅是國內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木炭窯遺跡,也是已見與冶銅生產存在直接關系的遺跡中較為完整的一處。
西吳壁考古發掘項目執行領隊田偉稱,這組木炭窯的發現,為研究早期生產、利用木炭及早期木炭質量等問題提供了重要材料,同時為復原冶銅生產工作鏈,厘清冶銅作坊布局增加了新材料,具有較為重要的學術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