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吳中收購達透醫療51%股權 加速布局醫美賽道
江蘇吳中又盯上了新的醫美標的。12月21日,江蘇吳中宣布投入1.66億元,取得達透醫療51%的股權。而江蘇吳中此舉旨在拿下這家公司享有的一款韓國“童顏針”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銷售代理權。今年以來,江蘇吳中加速布局醫美賽道,不僅成立醫美事業部,還增資入股尚禮匯美,取得該公司擁有的玻尿酸的代理權益。不過,上述產品均在研發階段,尚未獲批,江蘇吳中能否從醫美市場分得一杯羹仍待時間檢驗。
收購達透醫療51%股權
12月21日,江蘇吳中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吳中美學通過增資+股權轉讓的方式,共計投入1.66億元,取得達透醫療51%的股權。
江蘇吳中此舉意在取得韓國童顏針品牌AestheFill在中國境內一定期限內的銷售代理權。根據公告,AestheFill是韓國公司RegenBiotech,In的一種聚雙旋乳酸童顏針,達透醫療母公司達策國際享有其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銷售代理權,該代理權已授予達透醫療。
基于AestheFill產品的臨床研究進展和未來前景,達透醫療和達策國際同意與江蘇吳中開展合作,由江蘇吳中對達透醫療進行股權重組。目前,AestheFill產品已由達透醫療開展了“評價聚-左右旋-乳酸與透明質酸鈉凝膠用于改善鼻唇溝皺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隨機、評價者盲法、陽性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
江蘇吳中證券部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公司通過此次交易獲得產品AestheFill在中國大陸的獨家銷售代理權。目前這款產品處在臨床數據匯總和預統計分析階段,后續準備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上市注冊申請。
江蘇吳中在特別風險中進一步提示稱,本次交易標的處于虧損狀態,凈資產為負,溢價率較高,將形成較大額商譽。本次交易定價是基于該產品未來銷售數據預測,未來銷售能否實現存在不確定性等。
持續加碼醫美業務
江蘇吳中繼成立醫美事業部后,持續推進相關業務布局。
成立于1994年的江蘇吳中前身為普教系統校辦企業。1999年,江蘇吳中在上交所上市,被譽為“中國普教第一股”。醫藥產業上,江蘇吳中2005年成立全資子公司江蘇吳中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吳中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也是江蘇吳中目前最主要的業務板塊,2021年上半年主營業務利潤達到1.84億元。
今年4月,江蘇吳中成立醫美事業部。3個月后,江蘇吳中通過官微宣布增資入股成都尚禮匯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有該公司60%的股權,進一步拿下韓國醫美企業Humedix(匯美德斯)旗下新一款玻尿酸的中國獨家代理權,并明確了后續臨床試驗的工作計劃。
江蘇吳中瞄準的是受市場追捧的非手術類項目。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的《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2021年,非手術用戶占比持續提升,從72.6%提升至83.1%。在具體消費項目上,2021年消費規模占比最大的項目是緊致抗衰、除皺瘦臉、玻尿酸,在整體市場中占比分別為14.55%、11.73%、9.53%。
江蘇吳中證券部相關負責人稱,今年初,公司確立了醫藥大健康戰略方向,醫藥業務一直是公司堅持的核心產業,選擇醫美賽道與公司醫藥板塊具有一定協同性。
能否成為新增長點
江蘇吳中探索醫美業務的背后是業績承壓。化工業務因事故停工后,造成較大經營虧損,醫藥業務方面,江蘇吳中投入7702.76萬元研發的項目審評被國家藥監局駁回。
財務數據顯示,2018-2020年,江蘇吳中的營收分別為17.02億元、21.1億元、18.72億元,凈利分別為-2.86億元、0.65億元、-5.06億元。
江蘇吳中證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蘇吳中化工板塊位于響水生態化工園區,受“321爆炸事故”影響,公司已退出這塊業務。由于化工板塊停產,2020年度公司進行資產減值和計提商譽減值,這導致了公司2020年的虧損。
“公司定位做醫美上游產品端,目前收購的幾個標的還處于研發階段,未來隨著產品上市申報成功,將會打開公司新的利潤增長空間。”該相關負責人進一步表示。
盡管江蘇吳中布局的醫美領域具有前景,但同樣充滿競爭。今年8月,華東醫藥旗下的“少女針”正式上市,獲批用于皮下層植入,以糾正中、重度鼻唇溝皺紋。而此次AestheFill臨床試驗申報的適應證同樣為用于改善鼻唇溝皺紋。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常務理事田亞華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醫美概念股火熱,和醫美沾邊的股票大漲。醫藥類上市公司布局醫美業務或是想真正做業務,但也不排除蹭熱度的可能。此外,在集采等醫藥改革背景下,若醫藥企業沒有好的新產品,盈利能力將越來越有限,因此需要拓展一些業務。
田亞華表示,“童顏針”“少女針”為商家的營銷術語,為了讓消費者更容易記住產品,也為了和同行競爭與區分,目前沒有法規不讓這么形容,但專業名稱不能這么用,使用場景也需要在適應證獲批的范圍內使用。
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消費醫療,醫美高度市場化,醫藥和醫美是兩個不同的陣地,內容也不同。醫藥公司從醫藥業務轉向醫美業務,其團隊也面臨著重建和重塑等挑戰。(記者 姚倩)